3月25日上午,省委、省政府在成都举行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,隆重表彰为四川省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。省委书记彭清华出席大会,省委副书记、省长尹力讲话,省政协主席柯尊平出席,省委副书记邓小刚主持并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要求。
2018年度四川省人民政府共授予省科技杰出贡献奖1项,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87项,其中:一等奖34项,二等奖81项,三等奖172项。西南交通大学16个项目荣获2018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。其中牵头获得一等奖2项,二等奖2项,三等奖2项。我院院长赵世春作为获奖代表参加大会。
建筑与设计学院沈中伟教授主持完成的“现代轨道交通综合体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”,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戴光泽教授主持完成的“用于时速350公里动车组的轴端接地装置研制”分别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;土木工程学院高波教授主持完成的“汶川地震山岭隧道震害形成机理与控制理论”,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勇教授主持完成的“结晶高分子微纳结构调控与增韧机理”分别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;电气工程学院卿安永教授主持完成的“多维度大集群物资保障全链溯源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”,我院院长赵世春教授代表土木工程学院主持完成的“砌体结构抗震鉴定评估技术及应用”分别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。
汶川地震后,赵世春教授团队深入抗震救灾一线获取了详细的房屋地震震害数据,针对砌体结构抗震机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。“砌体结构抗震鉴定评估技术及应用”项目提出了砌体结构位移延性的定量计算方法,解决了构造柱、圈梁等对结构抗震能力贡献无法定量计算的问题;提出了用于不同评估阶段的砌体结构抗震能力表征指标,研究了不同地震烈度下砌体结构抗震能力表征指标的需求值,系统地建立了砌体结构抗震鉴定评估技术体系。该项目成果具有快速、简捷、准确的特点,实现了砌体结构抗震鉴定评估技术的突破,促进我国砌体结构抗震设计和鉴定评估应用技术的发展,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,助推了乡村振兴,提高乡镇防震减灾能力,为建设安全、生态、宜居、美丽乡村提供了技术支撑。